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推荐
抑郁症发病与体质关系的调查
时间:2012-11-14 10:55:41  来源::www.qikanwang.com  作者:论文发表,论文投稿  【 】 浏览:1003次 评论:0
【摘要】    目的 探讨抑郁症病人的发病与其体质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符合CCMD?3标准的100例抑郁症病人和100例健康人进行调查。结果 抑郁症病人中气虚体质的人数高于健康对照组。不同年龄的抑郁症病人中中年组比例最高。不同性格的抑郁症病人中内向型性格的抑郁症发病比例最高。女性的抑郁症发病高于男性。结论 抑郁症病人中不同体质的发病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气虚体质、中年女性(更年期女性)、内向型性格的人抑郁症发病比例较高。在抑郁症的预防与治疗中可以针对体质因素进行防治。 
【关键词】  情感障碍 精神病性 体质 数据收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hogenesis of depression and the body constitution. MethodsA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survey 100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diagnosed by CCMD?3 standard and 100 healthy adults as control.Results Significant higher number of people with deficiency of qi was found in th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than in the healthy controls. Higher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as among the middle?aged and female. Conclusion The pathogenesis of depress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body constitution, sex, and age,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Affective disorders, psychotic; Bodyconstitution; Data collection
    
  抑郁症是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以抑郁心境、思维迟缓和思维内容障碍以及意志活动减退为主要症状[1]。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致使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1]。本研究旨在探讨抑郁症病人的发病在不同体质,包括不同体质类型、年龄、性别、性格的病人之间的差别,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抑郁症病人来自南京市脑科医院,从住院和门诊病人中随机选择10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抑郁症组),男34例,女66例;年龄 17~79岁,平均(42.13±16.75)岁;青年组(<31岁)、中年组(31~60岁)、老年组(>61岁)分别为30、52、18例。健康对照组100例,男32例,女68例;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别为31、54、15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体质调研表进行问卷调查,由作者亲自填写。调查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一般情况,项目有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民族、住址、血型、身高、体质量、职业等情况;第二部分为观察内容,包括头面部、皮肤、体形、舌象、脉象等的观察;第三部分为体质问答,包括性格、饮食、大小便、睡眠、口味等内容。
  1.3  统计学处理
    
  调查结束后,资料运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为便于统计,将所调查的各因素逐项进行了量化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比值比(OR)
    
  对上述相关因素作OR计算,OR值越大,说明与抑郁症体质之间联系强度越大。经计算,OR值>3.0的共有19个表现。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抑郁症体质主要与以下19个因素关系密切。而在这19个因素中有7个因素,如皮肤黄、食少、鼻色淡黄、易疲劳、唇淡白、精神萎靡、目光少神等与气虚体质相关。 
  表1  OR值>3.0的因素(略)
  注:A1为对照组体质无该项表现的人数,A2为抑郁症组体质无该项表现的人数,A3为对照组体质有该项表现的人数,A4为抑郁症组体质有该项表现的人数。OR=A1A4/A2A3
  2.2  抑郁症与年龄的关系
    
  抑郁症组中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的发病人数分别为30、52、18例,对照组发病人数分别为31、54、33例。抑郁症组与对照组体质类型构成比在各年龄段无差别。抑郁症组不同年龄组发病比例有差别,抑郁症组发病比例在中年组最高,青年组、老年组次之。
  2.3  抑郁症与性别的关系
    
  抑郁症组男女发病人数分别为34、66例,对照组分别为32、68例。
  2.4  抑郁症与性格的关系
    
  抑郁症组内向型、中间型、外向型者分别为52、22、26例,对照组分别为17、37、46例。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
  2.5  抑郁症体质分型调查结果
    
  以根据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王琦的体质分型表改编的针对抑郁症病人的体质分型为分型标准[2],调查结果见表2。从抑郁症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表中可知,在100例抑郁症病人中,除12例因有两种以上体质类型难以区分外,其他88例可分别归属于表中6种体质类型,其中气虚体质共35例,占总例数的35%,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抑郁症体质,也高于同一体质类型的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正常人除16例难以区别为哪类体质外,其余84例分别归属于表中6种体质类型),可见,抑郁症在气虚体质中发病比例最高。
  表2  两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略)
  3  讨论
    
  抑郁症属情感性精神障碍,祖国医学并无抑郁症的病名,与其相类似的描述散见于“癫证”、“百合病”、“脏躁”、“梅核气”、“郁证”等中医病证中[3];中医学还认为抑郁症的发病有不同的病位,如脑、心、肝、胆等[4];虽然历代中医学家对抑郁症的发病都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现代医家对此也有不同的观点[5],但是有关于抑郁症的中医发病学大多认为基于情志不遂,导致气机郁滞,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而引起精神异常改变等。现代医学将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一般归结为:生物学因素(遗传、神经内分泌、神经生化、神经电生理、脑结构的改变),心理社会因素等。
 导致抑郁症发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体质只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结构、代谢功能等特性的结合。它得之于先天禀赋,具有遗传获得性,但体质又具有变异性,体质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由盛至衰。而后天诸因素,如地理自然环境、生活起居摄生、饮食营养习惯、心理情志、运动锻炼和疾病药物等,对体质的形成也具影响。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说明正常体质处于阴阳消长的动态平衡,是健康的标志。从发病学角度而言,若因禀赋差异、生理功能衰退或后天诸因素等影响,体质阴阳消长的平衡遭到破坏,则表示此个体有一种潜在的发病倾向,表现为对某些致病因素具有易感性,一旦发病,这种潜在的因素便将结合病理改变以症候的形式显现出来。体质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国内中医界自20世纪70年代始广泛研究的领域,其中有关中医体质与发病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至今,对中医体质的研究仍然以理论探讨为多,结合临床疾病的研究较少,人群调查方面的研究更不多见。而有关抑郁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的关系,也多为散在的论述,鲜见将中医体质理论和抑郁症结合进行专门研究的报道。有鉴于此,本课题在收集、整理、归纳前人与抑郁症有关论述的基础之上,再根据中医理论拟定抑郁症人群体质调查表进行临床调查,然后将调查的抑郁症病人进行体质分型,并与同等数量的正常人群的体质调研情况进行对照,从而对抑郁症的发病与中医体质的关系进行探讨。故本课题是在研究抑郁症的发病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即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结合临床调研结果来探讨抑郁症的发病。
    
  本文调查结果提示,抑郁症的发病与先天禀赋以及女性、青春期、更年期、老年人、内向型性格等体质因素有关,其体质类型可划分为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瘀血质、阴虚质、阳虚质等不同类型。气虚体质在抑郁症发病上具有较重要意义,在100例抑郁症病人中气虚体质人数最多,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从年龄来看,中年组发病比例最高,这个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体质类型的年龄变化规律及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另外,在性格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中,内向型性格人群的发病比例最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性格特征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
    
  由此可见,尽管抑郁症的发病较为复杂,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但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本研究所做的临床调研分析,都说明抑郁症的发病和中医体质的关系较为密切,体质因素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物质基础之一[6],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人的基本体质是可以改变的,因此为了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在强身防病、促进病体康复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体质因素。只要在未病之前,辨清体质的阴阳消长孰亏孰亢,并充分考虑体质所具有的潜在发病的倾向性,再通过中医等方法的综合调理,就可使体质偏颇得以纠正。所以,对于那些具有抑郁症发病倾向,或者曾有抑郁症发病史的人群,应在中医体质学说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体质特点及类型,采用适宜的综合调理方法,尤其要注重自我调节,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就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减少抑郁症发病的目的。今后应将这方面的工作更深入地研究下去,从而为抑郁症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及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谭兰,张伟. 综合医院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3,39(4):363?366.

  [2]王琦. 中医体质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5:70. 

  [3]冯文林,梅晓云. 浅谈抑郁症的中医归属[J]. 中医文献杂志, 2003,21(3):40?41.

  [4]冯文林. 抑郁症的中医学病位浅识[J]. 湖北中医杂志, 2002,24(5):4?5.

  [5]冯文林. 抑郁症的中医学病因病机探讨[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2,4(2):81?83.

  [6]冯文林. 抑郁症与体质因素的关系[J]. 中国民间疗法, 2002,10(2):8?9.

Tags:论文发表,论文投稿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评论:(显示最新10条)
(新用户注册)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sevenbrother@126.com
    咨询电话:18068821172
    在线咨询:论文投稿415950357
    在线咨询:论文投稿85563802
    发表程序:1、投稿、审稿;2、告知杂志相关情况并核实刊号等;3、支付版面费用;4、发送用稿通知;5、邮寄杂志。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 最新文章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 最近查看